西班牙經濟大臣路易斯‧德金多斯(Luis de Guindos)半個多月前訪問英國《金融時報》時預言:「歐元保衛戰將在西班牙打響。」。
西班牙日前決定接受國際援助,為本國銀行業紓困,標志著戰爭已經打響。這場戰爭關系重大。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和魯里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警告稱,歐洲「距離上世紀30年代的災難重演僅有一步之遙」。
與上世紀30年代一樣,目前人們認為在西班牙的戰鬥對決定歐洲命運的整場戰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用不了多久,來自各國的信奉凱恩斯主義的經濟學家們就會啟程前往加泰羅尼亞。在這部泛歐戲劇中,德國再次扮演反派。
當然,沒有人質疑現代德國的民主背景。只有最極端的希臘媒體才將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與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相提並論。但全球媒體描述的默克爾是一個固執的德國人,她的作為對全球構成威脅。上周末的《經濟學人》(Economist)雜志封面將全球經濟比作一艘正在下沉的輪船,並請求默克爾「啟動發動機」。
《經濟學人》總結了國際社會「一致認為默克爾必須做的幾件事」,包括「轉變緊縮政策」、「建立銀行業聯盟,實行覆蓋整個歐元區的存款保險機制」以及「有限的債務共同分擔」。私下裡,世界各地——從倫敦到華盛頓和羅馬——的領導人也紛紛敦促柏林採取類似的行動。
國際社會之所以要求德國政府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他們衷心希望避免上世紀30年代的情形重演——當時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上的災難。
然而,盡管這些要求在經濟上是合理的,但從政治上來說不僅不現實,而且還很危險。這些是教科書式的解決方案,無法通過現實世界的檢驗。更糟糕的是,如果這些要求得以實施,將可能引發他們歸根結底想要避免的政治激進化。
你只需細想一下清單上的這條建議就會明白:建立泛歐的銀行存款保險機制。正如一位認同德國觀點的荷蘭資深政治家所說的:「在法國將退休年齡降低至60歲而我們卻提高至67歲的時候,我們不可能推動建立銀行業聯盟。」站在荷蘭和德國的角度來看,由它們的民眾為其他國家的銀行擔保,拿自己的錢貼補那些國家的社會福利開支,而那些國家的福利甚至比德國和荷蘭還好,這麼做是不公平的。
這種困境表明,一種技術上相對完善的舉措(比如銀行存款保險制度)會對國家主權產生深遠影響。一旦你向推行歐洲債務共同分擔機制邁出一大步,你就會被迫推進更深層次的政治聯盟。這不只是人們熱議的設立權力高於各國政府的歐洲「財政部長」。要避免為公平問題而吵得臉紅脖子粗,你還需要協調歐洲的社會保障體系。這需要幾十年時間才有可能完成。
默克爾政府並未表示永遠不可能推出歐元區共同債券或歐盟存款保險制度。它辯稱,任何此類舉措都只能作為建立政治聯盟這個更大計劃的一部分。除此之外的任何舉措都像是德國給南歐國家發行了一張沒有信貸上限的信用卡。
很難想象歐洲政客們如何能在數周或數月里完成如此宏大的改革——美國和其他國家就是如此要求的。皮尤(Pew)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絕大多數歐洲人反對將國家在預算事宜上的主權讓渡給一家中央機構。該民調還顯示,默克爾普遍受到贊賞,不僅在德國,在整個歐洲都是如此。
就這一點而言,公眾比那些競相抨擊柏林的知識分子們表現得更為理智。盡管默克爾處理危機的方式並非完美無缺(誰又做到完美無缺了?),但有一項巨大的功勞應該屬於她。默克爾沒有讓政治極端勢力在德國立足。
認為這不過是一種不真實的危險的人,應該看看德國的鄰國。在法國,三分之一的選民投票支持極右或極左的總統候選人。在荷蘭,極右和極左的候選人在民調中的支持率分列榜首和次席。荷蘭與德國一樣,是一個反感為南歐國家紓困的債權國。在奧地利,極右勢力在民調中獲得近30%的支持率。
德國具有導致極端勢力反彈的所有條件。該國選民完全有理由覺得自己在歐元問題上受到了誤導。他們曾經得到承諾,共同貨幣包含了一條「不紓困」條款,按照這一條款,德國納稅人不會面臨不得不為其他歐元區國家提供支援的處境。但德國已經被迫為歐洲的多個紓困計劃承擔2800億歐元的潛在負債,而且未來還將有更多的紓困請求。光是為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提供的出資額,就會令德國今年的預算赤字從260億歐元增加至350億歐元。
然而,盡管德國已經承擔了這些負擔和風險,但該國政府發現自己仍然被指責做得不夠。孤立和指責柏林,同時又試圖迫使該國為整個歐元區的財政擔保,在政治上是一種危險的行徑。希臘或荷蘭極右民族主義勢力的興起非常令人扼腕。但如果極右勢力在德國興起,那將是一場災難。
哈佛翻譯社 祝您心想事成!
哈佛翻譯社是「台北市翻譯商業同業公會」的優秀會員,多年來一直致力於「翻譯」、「口譯」、「翻譯公證」等業務。哈佛翻譯社所提供的語言翻譯,主要有英文、日文、韓文、德文、法文等,翻譯的領域則包括年報財報翻譯、法律合約翻譯、醫學醫藥翻譯、網路資安翻譯、網站建置翻譯、技術說明書翻譯、文學藝術翻譯、期刊文章翻譯、學術論文翻譯等各產業類別。
哈佛翻譯社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6號
電話:02-2366-0138
網站:www.harvardtranslation.com.tw
E-mail:service@harvardtranslation.com.tw
星期日, 6月 17, 2012
德國吃力不討好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